北京:“农业中关村”正崛起,一批涉农头部企业在这里聚集 焦点报道

发布于 2023-06-29 08:08:16 来源 : 京报网

今年5月,本市宣布“农业中关村”总体架构基本形成。历经三年,其核心引擎——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成总部功能实验室和三个示范园,一批涉农头部企业聚集,种业创新实现突破。

中关村是科创高地的代名词,“农业中关村”指的自然就是具有全国引领作用和世界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7月,本市首次提出“农业中关村”,其核心承载区在京郊平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菜果肉蛋,既是一蔬一饭的人间烟火,也是关系中国饭碗的“国之大者”。首都北京的农业,是如何助力“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的?

京瓦中心办公区

餐桌将“上新”

平谷区峪口镇有一片484亩的高科技农园——京瓦中心示范园。这里分为奶业、果业和温室园艺三个园区,栽种着不少稀奇的水果蔬菜,也有很多智慧农业设施。

“来,尝尝我们的番茄!”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雷喜红递来一串水灵通红的温室番茄,记者一尝,的确味美汁浓。“在传统温室里,番茄是很难越夏的。往年这个季节,在北京根本吃不到这样的高品质番茄。”

经过风淋消毒,记者跟随雷喜红走进了温室园艺示范园。凉风扑面而来,眼前近3米高的“番茄森林”果实累累。细看才知其中奥秘:原来,每个种植架下面都有一条廊道用于调控气温,通过正压送风的方式将湿冷空气加压后送至作物的根区,并将温室上部空间的热空气挤压出室外,为番茄营造了凉爽的微气候。

果业示范园也与众不同。这里栽种了西洋梨、维纳斯黄金苹果等市场占有率很低的舶来果品,以及美婷、领凤等新优品种大桃。远远望去,碧绿的果园上方支起了乳白色的防雹网,可防止冰雹、鸟类对果品的损伤,也能减轻日晒灼伤。

果园采用矮株密植的布局,株距小、行距大,可容农业机械来回穿梭,施肥、除草均可机械化操作。“就拿除草来说,人工除草两个人要干七八天,现在我一个人两天就能包圆儿。”负责管理这片果园的曹玉君说,他种了30多年水果,可汇聚了如此多好品种的智慧果园,还是头一次见。

不远处的奶业示范园已完成建设,静待纯种荷斯坦奶牛入栏,届时一同入场的还有挤奶机器人、40位挤奶转盘等设施。据介绍,奶业示范园能够模拟牧区的半舍饲养方式,奶牛虽身在场区但能体会到大草原上的惬意,产出自然也是高品质的好牛奶,微生物、体细胞等杂质含量都会远低于行业标准。

高科技农园、育种基地在平谷星罗棋布。有了科技支撑,还将有越来越多美味健康的食材出现在大家的餐桌上。

在“未来果园”,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正在检修自动驾驶喷雾设备。

农业新课题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是本市建设农业中关村的初衷。

其实,绝大多数中国人早已告别吃不饱饭的日子,家门口的超市菜场里,菜果粮油肉蛋奶哪样都是满满当当。当下,我们真的还需要如此关注粮食安全吗?

答案是肯定的。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并叮嘱:农业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极端重要的国家安全。他去各地考察时,也常常走到田间地头,看看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的长势,仔细询问农民当年的收成和价格。

我国的食物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首先是由农业自然禀赋决定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全球近18%的人口,粮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松。

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消费需求正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虽说口粮的需求少了,可“一斤肉五斤粮”,肉蛋奶消费呈刚性增长对主粮作物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最后从国际形势上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气候、金融等各种风险交织。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才能做到未雨绸缪。

北京是大国首都,承载着“四个中心”的重要功能。京郊的农业面积只有区区数百万亩,为什么要承担起破解农业新课题的重要使命?

“建设农业中关村,不是为首都增加新的负荷。恰恰相反,科创高地、国际交往所聚集来的各类资源,能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科技和人才资源为例,全市拥有涉农科研院所24所、涉农领域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0余家,聚集了约50%的农业领域两院院士,以及专业育种人员1000多人、农业科技人员近2万人,这些都是建设农业中关村的宝贵要素。

可以说,首都来搞农业科技创新,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平谷是京郊的农业大区,平原、山区、浅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如同缩小版的北京,自然条件优越。2020年7月,市政府批复《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首次提出打造农业中关村。

一场关于农业的大胆探索和深刻变革,紧锣密鼓开启了。

大伟嘉种猪生物育种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

农业金三角

京瓦中心被誉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引擎。记者到访时,恰逢几位高科技涉农企业负责人也来考察。跟记者一样,这几位客人也希望了解京瓦中心究竟是什么机构?它能给企业、科研单位带来什么?

这要从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痼疾说起。

“长期以来,我们的科学研究和市场应用是脱节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京瓦中心理事长李德发说,北京聚集着大量科研机构,成果出了不少,但很多却无法投入应用;另一方面,实际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鲜少有人研究。“我们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而在农业发达国家荷兰,这个数字高达75%-80%。”

更令人惋惜的是,我国缺乏产权保护、成果估值等健全的市场交易机制。即使科研成果与生产需求相契合,转化的过程也困难重重。

把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放在同一个平台上,三方平等地坐在一起,共同寻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由此构建出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这种模式始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被称为“农业金三角”。

“京瓦中心借鉴的正是‘农业金三角’。”京瓦中心主任范学斌介绍,2021年,在北京市政府推动下,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首农、新希望和京东等一流科研院校及知名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京瓦中心。“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打通各方之间的堵点,让科研、转化和生产成为一体。科研机构要研究什么项目,不会拍脑袋决定,而是根据实际需求来倒推科研项目。”

目前,京瓦中心已成功孵化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涉及人造蛋白、食品检测等领域,此外还有十余个应用性项目在孵化中。

京瓦中心虽借鉴了瓦赫宁根大学的“金三角”模式,但其合作对象却远不止于此。“我们的野心很大,希望把国际合作作为职能之一,与欧美主要农业国家和涉农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取各方之所长。”范学斌说,如在节水和无土栽培方面与以色列对接,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向意大利和法国“取经”,在农业食品领域能够与南美、北美合作。“总之,我们会瞄准全球最优秀的科研和技术领域,开辟广泛的交流通道,把京瓦中心打造成全球的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科研转化高地和一流企业的孵化高地。”

京瓦中心管理人员查看苗情

博士来创业

去年春,平谷区启动了“博士农场”建设,在政策、资金、住房、出行等方面为科研人员和农业学子提供“拎包创业”的条件,还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跟进项目。短短一年多,“博士农场”已引入院士12位、博士301位。

得知平谷要建设“博士农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副研究员张映博士第一批报名并入选,如今是五彩茄子“博士农场”的农场主。

黄萎病、青枯病困扰着茄农,五彩茄子“博士农场”团队经过试验,给出了解决方案:培育了一批多倍体茄子体细胞杂交砧木,其抗病性优于当前主流砧木。

农场还选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茄子品种,有常见的圆茄、长茄,也有罕见的花茄、绿茄。“就拿圆茄来说,我们中国是它的发源地。但是过去这些年,国外对圆茄种质资源的研究也很深入。”张映说,“博士农场”筛选出了适合北方设施农业的圆茄品种,可供应春节档,让农民用到了更物美价廉的好种子。

据统计,“博士农场”已引进荞麦、旱稻、中草药、鲜食玉米、叶菜类蔬菜、食用菌等620份种质资源,优异生菜、五彩茄子、中药材生态种植等100余项成果得到市场认可。

除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博士农场”还探索了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多个方向,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走进南营村“博士农场”的大棚,记者看到碧绿的西瓜苗蓬蓬勃勃,滴管系统正精准投喂着水分和肥料。水肥一体化设备占据了大棚一角的空地,该设备由中国农业大学研发,借鉴了荷兰、以色列等农业强国经验,能够显著提升种植自动化水平,人力成本降低至少一半。

“田间地头的情况与实验室天差地别。所以设备从研发到应用,中间还有挺长的距离。”现场项目负责人朱玉帛告诉记者,大棚里高温高湿,还不时有水雾和尘土。这种环境下设备还能不能保持肥料输出浓度的稳定性、实际应用中该注意什么,都是“博士农场”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几个月,该农场的创建者——中国农业大学孟繁佳老师已经针对应用中发现的问题对设备做了两次优化,包括外形设计和安装工艺。待时机成熟后,该设备就能投入市场,其价格远低于进口的同类型产品。

强种业“芯片”

经常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鸡也被“卡脖子”吗?就在两年前,答案还是肯定的。

“我们国家是美食大国,光是鸡就有小白鸡、黄羽肉鸡、白羽肉鸡和蛋鸡四类。”平谷峪口禽业品种研发中心的李光奇告诉记者,其中,占我国肉鸡市场近50%份额的白羽肉鸡,种源长期100%依赖进口。

2021年底,峪口禽业、中国农大和思玛特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沃德188”系列白羽肉鸡,被农业农村部正式授予品种证书。这意味着我们的快大型白羽肉鸡种源不再被国外育种公司控制,保障了我国的鸡肉安全供给。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种源安全连接着粮食安全。如今,平谷区拥有国家级种业研发平台9个;自主研发蛋鸡“京”系列和肉鸡“沃德”系列品种,蛋鸡“京”系列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沃德188”填补白羽肉鸡品种空白;玉米、小麦、大豆、种猪等生产性能国内领先……

随着农业中关村建设,越来越多的育种机构加速向平谷区聚集,包括大伟嘉种猪生物育种实验室、华颂生物育种研究中心等。

在马铃薯育种领域,“华颂”名气斐然。今年初,华颂生物育种研究中心正式落户平谷。平谷拿出十足的诚意,不但为华颂提供了办公空间,还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人才公寓,让他们能安心地从事科研工作,减少奔波劳顿。

眼下,50亩土豆育种田即将迎来第一个收获季,将收获季从9月提前到了6月底。“早熟、高产、高蛋白、适宜各种深加工方式等,都是我们的育种目标。”华颂生物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育种专家的眼中,一颗平平无奇的土豆蕴含着很多可能性:从口感上说,有爽脆有软糯的;从烹饪方式上说,有的适合炒丝有的适合涮火锅;从营养上说,有富硒等新品种。今后,还将有更多的优质新品土豆在平谷诞生。

正加速崛起的“农业中关村”,也将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本版供图 平谷区委宣传部)

专家观点

以科技创新构建农业发展新格局

李德发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在新形势下,我们的粮食安全面临新课题:从国际上讲,受天气、供应链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冲击;从国内来讲,我们的传统饮食结构在不断调整,大家希望吃得更丰富、健康。

在这样的背景下,平谷建设农业中关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构建农业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要以科技手段拓宽食物来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大量的农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可是我们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建设农业中关村,首先就要去探索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平谷建设了京瓦中心,这是一家民营非营利机构,它既不代替高校搞基础科研,也不与企业去争利润,而是要为“高校、政府、企业”三方之间提供紧密联系的平台,打通科研转化的堵点。这一模式既放眼国际先进水平,又基于我国的实际发展现状与需求。

科技创新急需大量的人才。平谷“博士农场”在很短时间内就吸引了300多位博士来创业,为他们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丰富的场景,这都是非常可贵的探索。

农业科技创新之路并不平坦。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平谷不断加快农业中关村的建设,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重要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京瓦中心理事长)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朱松梅

流程编辑:u060

关键词: